服务热线

0551-87411298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七大误区
发布时间: 2024-10-10 07:56:12   作者: 厂房面貌

  无论是建筑工程、桥梁工程还是道路工程,只要有用到水泥混凝土,就会涉及到混凝土的浇水养护。但这样一件看似稀松平常的事,却往往存在着被忽略和误解的细节。今天就通过对浇水养护的作用机理做多元化的分析,指出七个混凝土浇水养护的常见误区,以作提醒。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必须对其进行覆盖浇水,以满足混凝土表面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湿润状态的要求。与此同时,为防止养护水的急剧蒸发,还应用塑料薄膜、麻袋片或草袋等材料加以覆盖。

  一是为使混凝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充足充分的湿润状态,以满足水泥水化的需要;

  二是要保证混凝土在不同的环境和温度条件下,能保持有合适的最高温度、合适的内外温差及其合适的表面与环境大气的温差,并且要有适当的降温速率和升温速率。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验收取规范》(GB50204-2002)第7.4.7条第一款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然而许多实施工程人员误解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浇水养护的最迟开始时间是其后的12h。也就是只要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前进行浇水养护就满足规范要求。

  在工地上常会遇到技术人员催促养护浇水,可是有人会说:“混凝土浇筑完毕才几小时,离12h还远呢!不着急!”

  多年前,工地上常用的是流动性很大的塑性混凝土。其浇筑体积不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强度等级都较低、水泥用量小,早期水化程度不高、干缩小,又没自收缩。这种情况下,浇筑完毕后12h以内浇水养护可能是适宜的。

  但随着水泥混凝土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近年来高性能混凝土、早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及预拌混凝土等材料得到普遍应用。其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强度等级较高、水泥用量较大、早期强度高、水灰比小。这些问题造成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干缩变形和自收缩变形都较大,混凝土开裂时有发生,而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过迟则会促进加剧混凝土的早期开裂。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验收取规范》(GB50204-2002)第7.4.7条第二款规定,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可以少于7d,对于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可以少于14d。

  这里需要指出,规范只规定了浇水养护的最少时间,而没有给出浇水养护的最佳维持的时间和最长时间。浇水养护时间越长,水泥水化程度越高,水泥的不可逆收缩也越大,水泥颗粒如果全部水化,其所生成的水泥凝胶不只使混凝土强度提高,与此同时还会产生很大的收缩,严重时可引起混凝土开裂。

  像混凝土中骨料起道稳定体积的作用一样,水泥石中需要有少数的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或其他惰性物质稳定体积。因此浇水养护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以盲目延长浇水养护时间作为“加强养护”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现代水泥和混凝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要求做到的是“恰到适时”的浇水养护。

  “恰到适时”养护时间的长短与组成材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环境和温度和湿度、风速等诸多因素相关。混凝土水胶比越低,越需及时加强外部补充水的供给,但浇水养护的时间可适当短些;水胶比大时,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多,如果混凝土处于相对湿度较大地区,湿养护的影响不大,但其养护时间相对要长些,才能使其渗透性稳定。

  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混凝土的浇水养护,只要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的任何时间开始都行,也就是说,在此12h的时间范围内浇水养护可早可晚,时间的可塑性很大,这种认识和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如果把混凝土的早高强认作为其早期开裂的内因,那么,其浇水养护滞后于表面水快速蒸发后的外部补水及补水中断,就是混凝土引起早期开裂的外因。因此、有必要将混凝土开始浇水养护的时间大大提前,使混凝土表面的向外蒸发水得以及时补给,做到“尽早及时”浇水养护。

  具体讲,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于其初凝开始,就以浇水养护不致人为冲坏混凝土表面为限,“尽早及时”浇水养护。这里特别强调“尽早”二字,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早期具备充足的补水条件,以免发生混凝土塑性收缩、自收缩和干缩的共同作用。

  有人为了节约覆盖材料,对混凝土不加覆盖并用大压力水猛浇,这样不但浪费水,而且极易冲坏混凝土表面。更主要的是压力水流过混凝土表面,将其热量迅速带走,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

  如果正遇混凝土水化热高峰期,养护水与混凝土表面温差又较大,很可能因混凝土温度骤降,使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过大,由此产生“热震”,致使混凝土表面开裂。

  同时切记,养护浇水不可时断时续,多次反复的“热震”更有加剧混凝土开裂的可能。适宜的浇水养护应是小水漫淋。

  混凝土的初始浇筑温度是混凝土最高温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处于塑性状态的混凝土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则在降低最高温度的同时,也相应降低了混凝土的致裂温度。因此,对处于塑性状态的混凝土进行冷却降温处理是一种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开裂的方法之一。

  但应注意,不宜浇洒低于环境和温度过多的冷却水。前面我们提到,温度骤降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热震”,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这一阶段的冷却处理及浇水养护一定要小心谨慎。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之前,应及时进行冷却处理。

  在混凝土达到水化最高温之前应处于散热阶段,以求获得较低的致裂温度。如果把保温提前到浇水覆盖时开始,会增加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致裂温度。因此,正确的保温时间应从混凝土降温开始,不宜提前。

  在混凝土降温阶段对其保温,目的之一是减少混凝土内部热量的散失,以减少断面温度梯度。目的之二通过延缓了混凝土的散热时间,使之能充分的发挥强度增长的潜力,并使混凝土的松弛徐变得以充分显现,最终混凝土内部拉应力得以相应减小。与此同时,因混凝土龄期的增长,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要比其抗压性能提高的快,也可减少混凝土的开裂。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商品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负责编制起草的标准名称如下:

  欢迎相关生产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科研、产品应用、贸易及产品生产配套、质检等单位参编。